1前言
长期以来,锅炉作为一种特种设备,在我市有着广泛运用,给经济生活带来极大发展、便利的同时,各种事故、缺陷也时有发生。尤其是DZL型快装蒸汽锅炉正压缺陷,危害较大。本文就一起正压燃烧情况、危害、原因查找、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作一介绍,希望能对用户的安全管理使用有借鉴、启迪作用。
2缺陷概况
2013年4月9日,我中心人员检验我市某公司一台单锅筒纵置式链条炉排蒸汽锅炉时,,现场可以看到,大量的高温烟气、烟尘从炉、观察门等缝隙中进入空气,悬浮在空气中,锅炉房乌烟瘴气。进一步检查发现,该台锅炉左、右两侧炉门已严重烧损,向外凸出,锅炉保温铁皮大部分已烧穿,炉拱开裂,炉墙部分损坏。这些现象表明锅炉长期正压燃烧。
3设备状况
锅炉型号DZ1A-1.25-AⅡ生产日期2011年04月,设计燃料为二类烟煤。附属给煤、给水、通风、出渣设备、电控柜、省煤器、钢制水膜除尘器、树脂交换器、13.5米烟道。
3.1锅炉使用情况
锅炉2011年11月安装使用,1.0MPa运行,正常燃烧,2012年1月,应环境保护的要求加装除尘设备,未按设计配备XTD-4型多管除尘器而采用钢制水膜除尘器。后在除尘设备上方加装旁路烟道及切换盖板。2012-12-23起因生产需要满负荷运行。除尘器、鼓风机、引风机、水处理设备为锅炉厂非配套设备。
3.2锅炉运行情况
锅炉运行及现场了解到的第一手资料显示,由于生产任务紧,用汽量大,该企业昼夜生产,锅炉长期处于满负荷运行。司炉工通过调节风门、减少排污次数、提高煤层厚度等手段满足生产供汽。2013年3月起,选用三类无烟煤粉。
4正压燃烧的原因查找
根据锅炉运行、使用情况及所掌握的材料,检验员决定从鼓风机、引风机风量不够或辅机是否匹配;烟风道、除尘系统是否出现漏风或灰绪;切换盖板是否正常等几个方面进行检查。
4.1检查鼓风机、引风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
鼓风机铭牌,其型号为:4-72-12,NO.4A,风流量:5468M3/h,风全压:1830Pa,功率:5.5KW。按4t/h燃煤锅炉供风量估算,额定负荷时鼓风量为5468M3/h,所配的鼓风机,其风量、风压均可满足锅炉设计要求。
引风机铭牌,其型号为:AXG9-35-12Y流量:17245-19342M3/h,全压:3297-3038Pa功率:18.5KW,实际配22KW电机,转速:1600转/分。另根据业主介绍,锅炉安装并投入运行至2013年3月,运行一直正常,没有出现正压燃烧现象。亦可得出所配套的引风机,其风量与风压基本满足锅炉设计要求。
4.2再查看烟遵系统法兰对接及除尘器、省煤器的清灰门缝隙从现场的检查情况来看,烟道是用3mm板制作,无腐蚀、破损及漏风,烟道系统法兰对接处的缝隙均用石棉绳衬垫密封良好,除尘器及省煤器的清灰门的缝隙也用石棉绳堵塞严密。所以,排除了烟道系统由于漏风使引风机抽短路的可能。
4.3查找省煤器或除尘器是否出现灰堵现象在省煤器前后、除尘器前后烟道上分别开四个pl2mm孔,用910mm的注满水透明塑料软管一端与烟道的烟气相连通相连,另一端与大气连通,测省煤器前后、除尘器前后的水柱差。
省煤器实测烟气阻力差为122mm(水柱),锅炉厂提供的省煤器阻力为38.4mm(水柱),很明显省媒器的阻力比设计要求大83.6mm
(水柱)。所以,故障原因应该是省煤器的积灰培寨或者是省煤器组件结构不合理,引起阻力超过原设计值。
除尘器烟气阻力差为83mm水柱,锅炉厂设计除尘器阻力要求是100mm水柱,实测阻力没有超过设计标准要求。故除尘器没有大问题。
4.4是否是省煤器灰堵引起正压
随即打开省煤器检查处理。打开后发现:(1)省媒器11片鳍片积灰堵塞,锅炉内积存大量水垢,烟道烟室积灰;(2)引风机,引风机主动轮、从动轮平面中心不在一个平面,皮带松动,引风机传动皮带松驰,转动叶片磨损、腐蚀。
5预防整改措施
鉴于锅炉正压运行,建议停炉整改。
(1)调整引风机主动轮、从动轮平面中心在一个平面;更换引风机皮带,清除引风机叶轮、机壳杂质。烟道位置较低的部分,割开做成掏灰孔,平时用铁板、石棉绳盖严,定期对烟道烟管清灰,保证整个引风系统通风良好。
(2)除尘器恢复使用,调好除尘器水位。禁止使用烟道切换盖板和旁路烟道。
(3)炉墙修复,燃料采用原设计二类烟媒。
(4)彻底清除锅炉水垢,水处理设备更新交换树脂,锅炉给水处理,必须达到锅炉给水符合《工业锅炉水质》GB1576-2008的要求。运行时定期排污。
(5)对司炉人员进行全面岗位培训,做到持证上岗,规范操作,杜绝人为操作失误。
锅炉正压燃烧时可能会产生的危险,如何预防锅炉事故
导读:长期以来,锅炉作为一种特种设备,在我市有着广泛运用,给经济生活带来极大发展、便利的同时,各种事故、缺陷也时有发生。尤其是DZL型快装蒸汽锅炉正压缺陷,危害较大。本文就一起正压燃烧情况、危害、原因查找、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作一介绍,希望能对用户的安全管理使用有借鉴、启迪作用。